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九游游戏账号怎么转移到别的平台 > 新闻动态 >
公考复习难,其中一个最大的难点,就在于申论和面试的标准答案,都是属于保密内容,市面少有流传。
能真正看到标准答案的同学,用万里挑一来说,也不为过。
因此,有些同学特别痴迷于对标准答案的探索,尤其是拿到一份标准答案,可谓如获至宝,试图从中探寻到通天大道。
在最初的时候,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兴奋。
但搜集的标准答案多了,研究的也多了,却发现所谓的标准答案,作用好像并没有那么大。
当然你们不要问我怎么搜集的,但凡我能搜集到的,都确保是真正一手的原版答案。
对于标准答案这个问题,我想用这篇文章来做一个简单的解析,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申论的一些底层逻辑。
第一个问题: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
这个不用怀疑,除了大作文外,其他小题目确定有标准答案,而且标准答案非常精美,就像一份艺术品,从逻辑到文字,可谓是无懈可击。
如果我们的答案能写的和标准答案差不多,那确保你可以考个高分。
某些人所谓的申论没有标准答案,要么是坐井观天,要么是以讹传讹。
第二个问题:阅卷是否严格参照标准答案
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标准——肯定不是。
标准答案的用处我们不可否认,这是阅卷人评分的标准。
但是,有两个因素不得不考虑。
一是阅卷速度,申论的阅卷速度很快,大多数小题目往往几十秒内就给出分数,而标准答案,少则一两百字,多则四五百字,阅卷人是无法把答案都记在心里的,因此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标准答案赋分。
二是做题速度,申论考试往往在两三个小时内就要完成作答,如果阅卷人拿着一份精美绝伦的答案来赋分,不公平也不科学。就像有个学生昨晚讲的,用一个小时做一个题目和用十个小时做一个题目,答案是不一样的。
这两个因素导致阅卷的时候,往往会对标准答案做一些简化处理,比如众所周知的“踩点赋分”,就是通过对标准答案的分析,提炼出一些关键词,以这些关键词作为赋分依据。比如200字的标准答案,提炼后可能只保留二三十个字作为评分依据,这就大大提高了阅卷速度。
因此,标准答案确实很有用,但在申论学习中,似乎又没那么有用。
第三个问题:标准答案是否放诸四海皆准
这又是标准答案的一个经典陷阱。
我之所以不提倡大家迷信标准答案,就在于所谓的标准答案,是有极大限制的,这其中包括地域、阅卷指导老师、考生具体答题情况等,都会对评分标准造成一些波动。
比如多省联考,同样的材料,同样的题目,不同省份的评分标准是有所差异的,神奇不?
就这么神奇!
这就导致你拿着A省的标准答案备考,到了B省会水土不服。
假设你搜集到的标准答案都是真实的,这就会导致你搜集的答案越多,感觉越迷惑,最后陷入标准答案陷阱,难以自拔。
更有甚者,有些标准答案,本身就很迷惑。
比如某省某一年的申论,把材料中“形成联合开发、优势互补、成果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”这句话作为评分要点,其中“联合开发、优势互补”和“成果共享、风险共担”,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一个,都可以得满分,只写“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”,扣1分。
这样的评分标准,搁谁也想不到。
而且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思路是相左的,我们平时提倡保留句子主干,结果答案居然要写定语,这上哪说理去?
由此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,什么时候该写定语,什么时候不该写定语?
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死循环,因为这个评分要点,很大程度取决于阅卷指导老师,如果换一个指导老师,可能就不是这么评分了。
注意我说的是阅卷指导老师,而不是阅卷人,每个阅卷教师,都会有一个指导老师,这个指导老师负责对评分进行指导。
我再说一件很搞笑的事情,某年阅卷中,在阅卷指导老师讲解完评分方法后,当地人事考试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居然补充了个人意见,关键是——他的意见和指导老师是不同的。
我个人更认同人事考试院的意见。
因此,对于标准答案,你们自己说说,真的标准吗?
第四个问题:标准答案的真正价值在哪里
当然,不是说标准答案就没有价值了,恰恰相反,价值还很大,关键看你怎么用。
我们了解标准答案,真正应该了解的是打分逻辑。
哪些题目是按点给分的,哪些题目是按逻辑给分的。
如果按点给分,为什么我们要抄材料里的这个关键词,而不是另外一个?如果答案不是来自于材料,需要自己提炼,那为什么要这样提炼?
如果按逻辑给分,究竟怎么才算体现逻辑?为什么这个题目按照原因、影响、对策的结构写,就能得高分,而按照个人、社会、国家写就得低分?
这些具有共性规律的东西,才是标准答案能够真正提供的价值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要点找的很准,分数就是不高的根本原因,因为他的答案逻辑性不强,阅卷人评分的时候,在详细看要点之前,已经在逻辑这关PASS掉了。
这就像企业招人,不管你能力多强,如果学历没达标,还轮不到你展现自身价值,就被HR把简历退回一个道理。
所以,标准的价值在那里,但不能被无限放大,申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你在任何一次考试中都考高分,这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,就是因为标准答案的制定,是没有标准约束的。
第五个问题:究竟应该怎么学申论
当我们了解了这些,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,申论最终能依靠的,还是材料,还是自己。
因此,我们学习的侧重点,应该放在如何把材料吃透上。
当你把一个材料的逻辑结构梳理的一清二楚,把材料的重点和关键词找的明明白白,那你的分数必然不会低。
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,申论学习从来都不是奔着什么80+、90+去的,我们只需要能考到70+、75+,就足矣秒杀你的竞争对手,那就够了。
而能最大概率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,就是把材料理解透彻。
有一个原则放到全国各地申论考试中都适用的,就是申论小题目答案,九成以上来自于材料,剩下个别需要自行归纳的,难度也不高。如果你平时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和积累,那些需要归纳的内容,其实在其他申论材料中都有所体现。
比如某年申论的标准答案中,“促进政府、企业、高校院所、金融和中介机构紧密合作”,要求归纳为:促进多元主体紧密合作。
而在该省的另一年的申论材料中,有一句话“社会组织、企业、乡贤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多元共治”,其实就是告诉我们,对于多种不同机构,要归纳为多元主体。
不过很好玩的是,这句话只存在于标准答案,而不作为评分依据。
但我们依然要学会这种方法,因为在那年的试卷中,不作为评分依据,换成一个年份,或者换一个地区,可能就是评分依据了。
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些共性的方法,而不是试图在某些个性的地方死钻牛角尖。
唯有如此,才能始终保持一个高水准,不管是参加国考,还是省考,不管是去A省,还是B省,都能确保自己的成绩始终处于第一梯队,当然,如果你的目标已经锁定某个省份,那么建议你多总结下该省的试卷规律,这在一定程度上,能够提高你的分数。
2025年申论精讲班已经开班,详情请点击此处或留言咨询,跟领带学申论,高分不用愁。
近期文章链接:
一道相当难的申论启示类题目,告诉我们启示题的奥秘
这场面试的三个“万万没想到”,你想到了吗
抽签顺序对面试的影响,其实远没有那么大
一套经典的公考面试题,这样回答,包你全场前三
申论高赞文章系列一: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
申论相差10分,也许差的不是实力,只是细节
做透一套申论真题胜过刷题十套,但怎么才算把题做透了
我发现一个规律:那些收藏文章越多的人,学习越差
一个关键问题:申论重复做真题是否有用?
从小白到高手,就差这几种申论高效复习方法
申论材料太复杂,教你破局的三种方法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